指数基金的收益来源到底是什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6回复:155喜欢:236

——简单的指数基金,不简单的躺赢策略


大家有没有想过指数基金的不合理之处——凭什么指数基金可以躺着赚钱?一个不懂投资的人,也不用任何研究,只需要买入并持有沪深300标普500,就可以取得不错收益,跑赢市场上大多数人,而且只要付很少的管理费(不像主动基金和私募基金要给高昂的管理费),凭啥??[想一下]

即使经历了疫情期间的下跌,沪深300ETF(159919)近8年(20120507-20200515)依旧提供了6.72%的年化收益率。标普500ETF(513500)近6年(20131205-20200515)提供了年化10.48%的收益率。

几乎不需要付出什么费用和精力,就可以取得这么好的收益?如果稍微再加入一些低估买入、高估卖出策略,收益会更好。指数基金的钱是怎么赚来的?


★买指数基金是赌国运吗?

有人说买指数基金就是赌国运。国运好,指数基金的收益就来了。这个观点大体正确,但是不太准确。

比如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这些都是我们国运的高光时刻,可是上证指数在2001年却下跌了20.62%,沪深300在2008年暴跌了65.95%,说明国运并没有实时反映在股价上。

再比如下图为德国、以色列、巴西、印度的代表指数与沪深300近十年的走势对比,要不是因为疫情,咱们沪深300(红线)差点连巴西和以色列都没跑赢。讲道理他们国运没我们好、近几年发展也没我们快,凭啥他们指数收益比我们好呢?

还有,究竟A股哪个指数能代表中国国运呢?

上图是近五年(20150519-20200516)4个指数的走势,分别为代表国家基本实力的沪深300(蓝线),代表国家未来发展的$创业板(SZ159915)$(红线),代表我们国民基本消费的中证主要消费(黄线)和代表医药体系的300医药(紫线),前两个还没有爬回上轮牛市的坑,后两个早就创了上轮牛市以来的新高。难道我们中国国运还不如5年前?还是说中国国运只是喝酒吃药?

综上,指数基金的收益来源并不是完全是赌国运。那指数基金的钱究竟是怎么赚来的?我的观点你可能没听说过——指数基金的收益源于主动投资!!!

哈哈,合上你惊掉的下巴[加油],且听我分析:


★指数基金的收益来源

1、足够多的主动投资者

指数基金的收益为所有成分股的涨跌,称为beta;主动投资超越指数的那部分收益称为alpha,也就是你买入的股票比指数涨的多。

这两种收益,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转换的。由于机构投资者更加专业、定价理性、长线持有、换手较低,当一个市场从事主动投资的人足够多(高度机构化)的时候,所有的股票大家都在研究,好的股票大家都去买,大家都获得了同样的alpha,那相当于没人获得了alpha,因为你没比别人创造更多超额收益,你怎么能说自己是alpha呢?这个alpha就转化成了beta。这时,散户即使在不研究股票基本面的情况下买入指数基金,依然可以获得同样的收益,实现躺赢。(beta收益也可以通过择时转化为alpha收益,这里不就展开说了)

背后的逻辑是:股票市值=股价*股本数,如果股价被合理定价,那么市值就是准确的,好公司高市值、差公司低市值。如果市场上大部分的股票都有一个合理的定价,由于绝大多数指数是以市值加权,所以指数基金就能取得好公司的合理收益,指数投资者间接受益于市场上的主动投资者。

打个比喻,普通学生是beta,尖子学生是alpha。当一个尖子生在普遍班的时候,他是拔尖的(有alpha)。当这个尖子生来一个尖子班,他就很难拔尖了(有alpha),就变成了尖子班的普通生(虽然是beta,但绝对值依旧很高)。这时候如果一个普通生混进了这个尖子班,他就可以通过考试作弊的方式(买指数基金),取得绝对值较高的beta收益。

可是A股是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大家知道散户还有一个名字叫“韭菜”。在这样一个差生很多的班级里,你想要通过考试作弊(买指数基金)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长期来看,你一般只能取得平均分的收益。

好学生越多、平均分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指数基金的收益源于主动投资,只有认真去研究股票基本面的机构(好学生)越多,指数基金的收益才能高。如果差学生很多的话,我想你应该不愿意去作弊了吧,还不如自己做呢~

2、主动投资者控制足够多的资金量

其实A股的专业投资者数量并不少,公募、私募、外资、险资、游资等等有一大把。光公募基金就有6000多个,数量甚至比股票还多得多!

下图为A股投资者结构分类

2019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47.33%,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44.96%,同期沪深300指数基金涨幅为38.01%。公募基金跑赢了7-9个点!这说明A股机构投资者的实力也不低。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beta还是不高呢?因为主动投资掌握的资金量还不够大,能力与势力不够匹配。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A股投资者结构为:公募占比4.5%、社保占1.1%、保险占1.2%、私募占0.8%、外资占3.1%,合计仅17.9%,而个人投资者占比35.6%,是机构资金的2倍。

从人数来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达1.59亿,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占比99.76%。从交易来看,散户贡献了82%的交易量,机构只贡献了14.7%的交易量。

这些数据的差异是巨大的,说明A股的机构势力还很弱,只掌握了少的可怜的资金,即使能力很强,也无法影响到整个市场。就好像学校里有一个很强的尖子班,但是另外还有19个普通班,那么学校的平均分(beta)还是高不到哪去。

因此要想A股有好的beta,需要有专业投资者,更需要他们的资金量足够多。也就是说,如果咱们想要未来早点用上指数基金、实现躺赢,现在咱们大家都得去买主动基金,哈哈!如果A股有足够多的散户去买主动基金,那A股的指数基金也会水涨船高。

还记得上面那个例子吗?为什么沪深300跑输了德国、印度,差点跑输巴西、以色列?因为印度股市中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44%左右,并且以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德国个人投资者占比不到10%,巴西、以色列的数据查不到,美国、日本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市值占比分别仅为4.14%、4.59%。正是因为他们的股市高度机构化,定价比较合理,指数基金才能水涨船高。而我们的A股,已经处于低估区间很久了!可是散户不进场,机构着急也没用。

3、足够多的好股票

主动投资最终还是要落到股票价值上,如果国运不行,公司不好,就像学校的教育水平不行,那学生再努力也没效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懂,我就不多说了。

结论:只有当市场上有足够多的好股票,这些好股票在专业投资者的来回筛选下,全都有了一个合理的定价,最后纳入最好的50-100个股票组成的指数,这个指数才会有很不错的收益。

当一个市场的参与者整体的投资水平越高,这个市场的市值加权指数才越有效,进而体现该国国运。

★分市场说明机构化对指数基金收益的影响

1、美股

美股是一个高度机构化的市场,2018年数据:美股个人和机构市值占比分别为4.1%、93.2%。在这样一个市场,主动投资很难跑赢指数基金了。并不是因为指数基金有多高明,是因为美股机构的整体投资实力太强了,全世界的高手云集,拉高了平均分。甚至强如巴菲特,近几年都开始渐渐跑输标普500了。下图为近十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蓝线)VS标普500(红线)

所以在美股,普通投资者只要买便宜的指数基金,就能躺着取得不错的收益,难怪巴菲特都一直建议普通投资者买标普500,甚至立遗嘱都要求遗产买标普500。

但美股同样也有高于平均分的顶尖投资者,今年以来全球市场巨震,多只基金表现惨烈,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一季度收益为-23%,截止20200419西蒙斯大奖章基金却上涨了39%,尖子班的尖子生!属实牛逼!

2、港股

港股也是机构化很高的市场,2017年数据:个人投资者占比7.56%

但港股估值却很低,低的比A股还不合理。有些大陆投资者,到了港股,看见遍地低估的股票,就买买买,但是价值就是不回归!

为什么?不是港股机构少,而是因为港股的主力是外资,外资交易占比51%,外资把港股当成边缘市场,一直给港股很低的定价。如果外资不买的话,内资再看好,他的资金也拉不起股价。所以我前面说,机构投资实力强,还需要有匹配的资金量,才能对股市形成影响。

以港股吉利汽车为例,吉利2005年在港股上市,到2015年的时候已经发展的很强了,当年销量54万辆,国内排名第14。那时候港股通也已开通,大陆投资者可买港股了,可是吉利的股价就是起不来。就是因为外资不参与、不了解!到了2016年,吉利销量已经排进第6了,股价才拉起来,不过港股的好处就是股价反映很快,一步到位!

吉利还算是一个好的例子,港股很多股票如银行、地产,同样的股票股价甚至是A股的一半,可不管股价怎么破净,外资就是不买,股价也起不来。所以我看过很多机构最后对港股的结论就是——我们接受港股的低估值的特殊性,不会因为便宜就大量配置。本质就是内资没有港股定价权。

所以港股目前的beta,主要还是取决于外资。虽然估值低,但不太影响港股的长期回报,因为是一视同仁的低估值,就像老师改卷统一严格扣分,学生的平均分低但是排名不受影响,所以港股的市值因子还是有效的,恒生指数近55年的年化回报率是10.5%。

近八年,有些主动基金没能战胜恒生指数,也有些战胜了↓

积极的变化是,内资在港股日益壮大,1996年内资仅占港股外地投资者交易金额的1%,2018 年达到了28%,而且一半以上是机构投资者,相信内资慢慢会夺取港股定价权的,只不过任重道远。

3、A股

A股是散户主导的市场,很多时候是无效的,其实咱们A股也有局部的有效市场——消费行业。

消费是长牛行业,是各路投资高手竞争厮杀最激烈的行业(没有之一),不管是公募、私募、还是游资都最关注消费行业,投入了最多的兵力、精力和财力,想要在这个行业创造alpha。尤其是2017年以来,外资大举进入A股,重点布局的也是消费行业。

下图为外资在A股各行业持股市值,前三行业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家用电器↓

那么多人去研究和投入的结果就是——专业投资者在消费行业的alpha大部分转为了行业beta。一方面主动投资在消费行业很难有alpha,另一方面指数基金的beta值提升。2017年以来,中证消费指数基金的回报为127.1%,收益挺高的!同期消费行业最顶尖水平的代表作$易方达消费行业(F110022)$$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F000083)$的回报分别为120.5%和138.2%,胡昕炜稍微跑赢了一些,萧楠没跑赢,还有其他很多很多消费主题基金都跑输了消费指数。

这时候指数基金就体现出了优势了,费率低廉、交易灵活,而且指数持仓没有公募基金“双10%”的限制,更符合强者恒强的逻辑,成为比较好的配置工具。


★其他要点

1、其实也不一定非要机构投资者多指数基金才能躺赢,如果散户整体的投资水平足够高,市场同样可以有效定价。可是指望散户整体有较高的投资水平,这个....好像...比较难....

2、机构化的提高,还能降低市场的波动率,从而降低指数基金的波动风险,也能间接促进指数投资者取得好的收益。否则买指数基金今年涨100%,明年跌40%,虽然还赚了20%,但这个波动很多人会受不了,实际上无法取得等同于指数的收益。

3、指数基金的赚多赚少还取决于该市场上市公司行业结构情况,例如港股包含金融地产较多,也会使得整体收益降低。包含周期股较多,会使得指数收益波动较大。目前A股周期类达33%、科技类仅12%,美股分别为14%、27%。

只有市场有良好的吐故纳新机制,保持较好的行业结构。目前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实行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的退市制度还需加码,A股2001年至今退市的公司才80多家。而纽交所的退市率达到6%,纳斯达克达到9%,东京交易所达到10%。


★约翰博格——伟大的基金发明家

约翰博格的故事许多人应该都耳熟能详了,我简单概述一下。1975年博格成立先锋基金,以复制、追踪标普500为架构,创造出世上第一个指数型基金——先锋标普500。先锋基金成立后,大幅降低了基金的管理费,成为了行业的异类,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有些人认为低费率是约翰博格的成功关键因素。我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发现了指数的躺赢策略。

曾几何时,美国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也很高,1945年美国家庭持有股票总市值比例高达85.7%,60年代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70年代初至世纪末家庭直接持股比例从65%左右下降至40%,到现在只有4.1%。先锋基金也从发展初期1100多万美元,到现在管理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公募基金。

说真的,先锋基金要是再早成立10年,那时候指数基金的收益并不好,可能就没那么好运了。因为费率便宜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能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只关注到了指数基金低费率,其实是没有看到指数基金的本质。

最近先锋领航投顾入驻了雪球,这是一件好事,投顾服务也能够尽快帮助散户们成熟起来,也有利于A股机构化。大家赶紧去关注一波吧@先锋领航投顾

结语:文章比较长,我写了好几天才写完,希望大家看完能对指数基金有一个新的认识,如果觉得文章有用,恳请帮我点赞评论转发三连,拜托啦![献花花] [献花花] [献花花]

其实还有很多我没有说到的问题,比如指数基金能取代主动基金吗?如果所有人都买指数基金会怎样?Smart beta指数基金的收益来源是什么等等,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lcnylc),这些问题我们下次再聊。

成文日期:2020.5.17

#约翰博格与指数基金#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雪球达人秀

全部讨论

我觉得指数基金的核心意义在于,一个大力士如何能把自己的脚搬起来,因为你只要承认自己并非天纵英才,并非智商盖世,并且非专业投资人,每天有大量时间研究。ETF真的是投资神器,我现在的组合里依然会包含很多ETF指数。我给任何朋友或亲戚的建议也是买入ETF指数。

以前我只知道你喜欢猫,看了文末的图才知道你也喜欢其他
难得大佬圈我,平时你写主动我也插不上嘴,今天写指数那么我稍微讲几个我的看法吧:
1、指数投资绝对不是什么最优解,只是我们国内的权益市场太鱼龙混杂,这点韭菜跟本不够各方势力来割,所以推荐大家定投主流宽基指数就是让大家以正确的盈利预期,尽可能的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把精力更多的放到生活工作中去。至于你说单纯的指数投资能超越大部分人,即便我这样指数主打的人也不敢苟同。
2、主流宽基赚得是国运钱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你的举例有问题。资本市场的涨跌和实体经济的状况是不同步的,股市往往预先于实体,毕竟股价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有关。
3、至于哪个指数代表国运,笼统的讲可能中证800覆盖面更全面点吧。但是经济体的发展也会出现结构性的转变,一切试图用一个指数永久的代表我们经济,那我觉得都是不合理的。
4、后面看着看着被你有点说服了,其余的就不再也不敢辩驳了,容我消化下

2020-05-20 23:21

原来看过一些指数基金的书,看了两本以后就开始反思书中所说的买指数基金的逻辑。后来我到私募排排网看过一些私募基金的历史业绩,有些公司的很多产品相对$沪深300(CSI000300)$ 有更低的回撤,有更好的收益,而且平稳运行,不会有的年份业绩很好,有时候很差,我将其理解为在中国这样非有效市场中,很多散户投资者水平太差,专业人士依靠深度的研究和正确的投资理念获得了超额收益。
东财也曾向我推销私募,但是我仍然坚持自己做投资,因为我觉得自己买股票挺有意思的,研究股票的过程中对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和商业模式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
总体来说,买指数也是有意义的,如果中国的市场能更加有效,那么买沪深300这样的指数会越来越等同于赌国运,个人投资者买指数也能更好分享中国发展壮大的果实。
但是对于指数不涨这一点,我个人觉得不是市场有效性的问题。毕竟指数的总市值等于净利润乘以市盈率,净利润是增加了,主要还是市盈率下降得比较厉害。

2020-05-21 23:16

主要还是我国股市发展不够成熟,普通投资者在投资上还是更有自己的主见,可能也是我国投资机构发展不完善,专业性有待提高,但我相信以后会逐渐变化,到时候指数基金也会水涨船高吧

2020-05-21 00:30

又是瞎扯的,逻辑根本就不对,中国股市散户多所以有效性较低、波动大跟指数的收益率低有什么关系?难道默认有效性低就是低估吗?

2020-05-20 10:02

有数据,有分析,有理论,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好文章不多见

2020-05-19 11:28

水平很高,解答了不少疑惑,强烈推荐。

2020-05-18 21:40

今天的文章居然审核了一个小时才发出来

2020-05-20 22:29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也推荐给你。这几天看到的写指数基金最好的文章。
我认为市场如果更加有效,那么投指数就是投国运这一点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