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新兵” 投资者又多了一种选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基协,每个月都会公布公募基金市场数据。

我们拿最新的数据看,“截至2020年3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8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共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

从上面的表述看,可以管理公募基金的机构,包括了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或其子公司、保险资管。

我们大部分接触的都是基金管理公司,当然其他管理人也有,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东方红系”基金,其实就是证券资管子公司。

公募基金历时21年的历史,期间有不少“内部”“外部”的竞争者,同时也成就了不少长青机构、基金。

追溯到各家基金公司的起源或者说是股东,大部分出自银行系、券商系、保险系、信托系、。直到2015年出现了第一家“个人系”的基金公司,到现在个人系基金公司已经有了18家之多。最为有名的个人系基金公司——睿远基金,爆款基金频出。

除了上述提到公募“内部”竞争,其实还有外部竞争。大资管时代下,银行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或将成为公募最大的“对手”。银行有着天然的渠道优势和广泛的客户资源。

但是细心的你会发现,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其他类资管产品,都在向着公募基金“看齐”。比如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

券商大集合产品,通俗的讲就是证券公司作为管理人的发行的一种产品。这类产品超过6000亿规模。

我们看监管2018年发布的文件:

“《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简称《操作指引》),对大集合产品进一步对标公募基金、实现规范发展的标准与程序进行细化明确,并给予了合理的规范过渡期,在规范进度上不设统一要求。经规范后,大集合产品将转为公募基金或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持续稳定运作。”

划重点:对标公募基金。

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看看大集合“公募化”的产品。

已经有几家头部证券公司,开始了大集合公募化,并且也运行了一段时间。

中信证券管理7只基金(AC分开计),共计170.61亿元。如果合并AC分类,其实主要就是三只基金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中信证券臻选价值成长混合、中信证券六个月债券,两只混基加一只债基。

这类“公募化”的基金,之前没有历史数据,基金经理也“鲜为人知”。我们找到中信证券红利价值的年报、季报,基本与公募基金一致。

基金经理年报中提到“2019年,红利价值顺利改造成为公募产品,进入发展新阶段。全年操作来看,年初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账户迅速提升了仓位水平,之后总体保持了较高的仓位并不断优化结构。10月份公募化改造后,红利价值规模大幅度提升,经历了二次建仓的过程,总体上比较顺利。全年来看,账户取得了较稳定的业绩增长。”

可追溯的时间不多,不到200天。A、B、C类加起来近百亿规模。

其投资风险如何,我们大致看下业绩比较基准: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75%+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25%,最新的权益类投资占比:65.34%。其风险大致与混合类基金相当。

费用上,以能购买的B类来说,管理费0.6%/年,低于主流偏股基金;托管费与公募一样;申购费上最高1.5%,不打折。至于申购费打不打折,全看渠道,好的基金公司不打折,也有不少人抢。

另外,国泰君安证券的大集合也有公募化的产品。

综合看这些公募“新兵”,为公募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动。同时,投资者又多了一种选择。

从大资管的角度看,银行、保险资管擅长做固收,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擅长做股票。对于这类产品,证券公司既是管理人,又是销售机构。

还是挺值的期待的。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