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数据告诉我们:低估还是无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7回复:251喜欢:153

前两天发布了在最近一年内低估并不会带来超额收益,不少人希望看看长期坚持低估是否有效,我们现在来继续讨论。我们选了12个宽基指数的10年的数据,其中2020年的涨幅,是指2019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到2020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 2020年的PE和相对百分位,是指2020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的PE和相对比服务,其他年份以此类推。

我们可以看的,这10年表现最好的是创业板指,90.68%,其次是中证100,22.41%,表现最差的是深证成指,跌了25.92%,其次是上证指数,跌了17.98%。

我们再来看这10年来PE的变化,平均最高的是创业板,最低的是红利指数,不仅如此,我们仔细看以下,创业板每年的PE都是最高,而红利指数每年的PE都是最低。而创业板十年涨了90.68%,红利指数十年跌了11.44%,显然,PE的绝对值的高低对我们选出超额收益的品种毫无帮助。

我们再来看看PE的5年百分位的情况,如果按照每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我们选PE的5年百分位最低的宽基指数,持有到下个年度的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我们和12个宽基指数的中位数比较,10年里只有4年是有超额收益的,其他6年都是没有超额收益的。如果算10年的累计,那么超额收益的年化只有区区的0.32%,这里我们还没考虑任何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如果考虑了这些因素,基本上收益也和这些宽基指数的中位数基本一致。

如果按照PB最低轮动,那么10年里有超额收益的是5年,10年累计年化收益跑输0.95%

如果按照PB的5年百分位轮动,那么10年里有超额收益的只有2015年1年,10年累计年化收益跑输3.36%。这个结果更出乎意外,本来我想用PE的相对百分位好于绝对值轮动,那么PB也应该这样,结果恰恰相反。

基本结论是:不同品种的宽基指数,不管用PE、PB的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长期来看是没有超额收益的。至少在A股的十年数据,不支持低估轮动。

那么在一个指数上,比如沪深300,我们用PE的相对百分位来控制仓位,是否有效呢?下次再讨论。@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7年天天吹红利基金,现在天天贬低红利基金,真搞笑

首先感谢你发起了这样的一个讨论,让大家可以自由的交流。这么多大V的粉丝真搞不懂你是哪根筋不对了跟低估杠上了,低估无效真是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顾了,或者是你对低估这个词的基本理解都搞错了。在低估无效这个错误的结论上你罗列再多华丽严谨的论据都是枉然的。
不同行业不同指数之间的估值对比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的,他们包含的基本成分股不同估值体系本身就不同,尤其是还把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拿来对比,证明低估无效,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竟然还有那么多人无脑跟风投资都是这样枉顾常识的吗!这样不同指数间的对比别说十年你就说三十年五十年比他也没啥意义。
估值体系是个艺术而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如果觉着银行地产他们用pepbps来估值的话长期低估,以此就和其他行业来对比像一直涨的科技或者创业板,用他们高估的还会继续高估银行低估的依旧不涨,这样比较不是很可笑吗。这样对行业估值体系本身就理不清的对比只能是误人子弟。

另外如果你这种对比是看的各个指数这十年来的表现的话,结果是当时那些用pepb看比例低的指数并没有跑赢比较高的,那可不是因为他们低估的原因,那是因为他们行业本身的原因,市场为什么长期给他们低pepb呢,就是因为他们可能是夕阳产业增速本身比较低。pepb低并不一定意味着低估,pepb高也不意味着高估,不同行业有不同估值体系,有些行业pepb向来低有些向来高。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明白我最后这段话,多看几遍吧。

我买了4年中证红利指数基金,到现在还是亏的

2020-05-04 12:30

去验证了一下,数据和结论都没问题,唯一不够严谨的地方,就是当前这个时间点,两种指数的估值可能会影响结论。
如果N年前,创业板指数的PE为30倍,而今天依然保持30倍。同时红利指数当年是8倍,今天还是8倍,那么红利指数的收益肯定是落后的。
如果今天或者未来的创业板Pe降低到20倍,那么结论就不同了。

简单一点说,估值低的成长差,估值高的成长性高。并且估值都是同比例变化,所以成长多的股价涨的多。

2020-05-04 10:09

楼主的结论是,不同的宽基指数,并不会因为A比B更低估,未来获取的超额收益A就一定比B高。
这是我的理解。

至于同一个指数,下次再讨论。

离开成长性的低估就是坑,这两个指标必须结合起来看

2020-05-04 18:05

投资没有绝对的正确,但是这个论据我是绝对支持的,低估必定是成长性不足的,高估必定是高成长好赛道造就的;

每个人的理解和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太多所谓的初级夹头连高估的估值理论和原因都不知道,就大喊垃圾,其实每个赛道每个行业和公司估值体系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只会用pepb好一点的用peg估值都是有缺陷的,不然懂数据会财务的都投资成功了,别忘了投资还有一个变量,就是未来;

2020-05-04 14:10

根本问题并不是低估有效还是无效的问题。
根本问题是,绝大多数时间内,我们无法识别低估。
这也回到有效市场假设理论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在有效市场中,很难存在套利机会。
很多人把有效市场假设理解为价格永远是“正确”的,并且所有参与者是“理性”的。
而事实上,许多市场参与者都离理性很远,即使价格是由理性的利润最大化投资者决定的,价格也永远不会“正确”
但即便价格是错误的,我们也无法判断价格是过低还是过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前$达美航空(DAL)$ 只有4倍多的市盈率,是高估还是低估?
事实上,你会发现站在当前,我们知道达美的股价一定不是正确的,但是我们无法判断高估还是低估,如果未来企业破产,当前就是极度高估,如果疫情处理得当,企业恢复正常,当前就是极度低估,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个体对于吸收公开信息理解后的判断,很难战胜市场共识,也就是说,在有效市场中,由于低估衍生出的套利机会,几乎不存在。
这也是雪球中几乎所有大V犯的一个基本错误,大家几乎默认投资就是买入低估,卖出高估。好像一旦脱离低估高估,大家都无法正常投资了一样。
这跟我国股市效率有一定关系,在过去,A股市场效率确实不高,记得上世纪末A股还存在大量企业货币资金减去总负债后的数值大于市值的企业,就如同上世纪美股效率一样,巴老的价值投资最辉煌年代, 依然是美股上世纪的表现。
而随着效率的显著提升,本世纪以来,跟踪价值投资逻辑的资金比例迅速减少。
过去10年,大家各种角度,各种逻辑,各种方法寻找的低估高估机会,最后,大概率依然跑不赢标普500,甚至神如巴老,依然败北。
反观A股,看到的更是满眼的幸存者偏差。

2020-05-04 14:10

成长是最大的安全边际,“牛逼”也是有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