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基金管理费,买到的服务值不值?教你评判...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17喜欢:7

买基金也是买一项服务,也可以简化成投入和产出来加以评价,普通的服务我们很容易快速识别质量,如外卖的口味,理发师的技术,如果花费很便宜那还能忍,贵了就得差评伺候,但要识别基金的服务质量就变得十分困难。

基金的盈利体验是天时、人和、销售服务的综合结果,短期之内天时又占支配性地位,注定对基金服务的评价不可能如快消品一般快速简单,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加上逻辑演绎和分析,才能作出公允合理的评判

国内基金行业主动管理的权益基金通行的管理费是1.5%,基金的管理费是否太贵?大家的管理费交得值不值?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思考:

一个是从成本角度出发,主动管理基金如果只是赚贝塔的钱,比如持仓与沪深300完全一致,自然失去意义,所以买主动基金必然寄希望于创造超额回报,假如一只主动管理基金在长时间(五年以上)年均创造费前4.5%的超额收益,那么1.5%的管理费就占据了超额收益的1/3,也就是说对于管理人创造的超额收益来说,基金公司付出劳动获得1/3,投资人用资本获得余下2/3,一个常识是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超额收益也是时有时无的,这部分超额收益的不确定性都由投资人承担,管理人无需承担,管理人尽责的风险,也就是投资理念、策略、风格、人员是否稳定的风险也是由投资人承担。

另一个是从投资角度出发,主动基金相对指数基金在国内仍然超额收益明显,由于主动基金在收益上的优势,就应该继续选好的主动基金,从这种角度出发的观点往往认为过多纠结服务机构获利的多寡并不明智,投资人更应该关注于投资目标本身。

通过上述角度的观察和思考,我们也可以推论出一些场合,管理费交得其实是不划算或者很不划算的。

1、偏离太小的基金

交了1.5%的管理费,就是希望基金能做出超额收益,如果基金经理采用的是指数增强/类指数的做法,那这管理费就交得不值了,指数增强策略往往采用量化方式,持仓比较分散,因为要控制和指数偏离度,操作的空间或者说表达投资观点的力度没有主动权益基金大,行业内主流的指数增强基金有自知之明,管理费只收0.8%-1%,假如你交了1.5%的管理费,基金经理重仓股却始终和主流指数出入不大,这种行为类似于去豪华餐厅单点可乐,花了冤枉钱。

2、难做超额收益的主题/行业基金

有些行业因为细分赛道和产品众多超额收益好做,如大家公认的医药行业,出了不少优秀的主动基金,@望京博格#李时珍组合#,另一些行业的商品或服务是相当同质化的,也就是说很难从行业里找到具有超额收益的个股,例子也有不少,金融股特别是券商股、周期类股票、公用事业股,这种行业其实没有必要选主动基金来帮你选股。

3、风格漂移的基金

即使一只基金从投资理念、到投资策略、投资风格、投研人员都十分稳定,超额收益也会是在曲折中发展。

假如基金本身还在漂移情况就会变得更混乱,实际上业内对投资人诚意不足的做法还是不少,基金经理任职时间短跳槽频繁是最明显导致漂移的原因,有些赌徒式的基金经理,频繁地赌赛道和搏仓位,还有些基金公司也会改造基金投资策略,比如全行业选股的产品猛然改造成单行业选股产品,这种情况下要合理评判管理费带来的效用就更难,既然市场上有漂移的和稳定的基金可选,那当然是优先选风格不漂移的。

4、高费用低仓位基金

1.5%的管理费目前是主动权益基金的标配,但并不应该成为混合型基金的标配,如果缴纳了1.5%的管理费却在使用低股票仓位的策略如固收+打新,那也是白白多交了钱。

总结来说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原则:我们应该注意选基逻辑上的正确而不只是注重已经发生的结果,只选择在服务与不服务有明显差异的领域为主动管理缴费是明智的选择。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望京博格 @沈潜 @稳赢小喵 @持有封基@江涛 @基民柠檬 @二鸟说 @零城逆影 @林子易的视角 @研究挖掘价值 @书剑笑傲 @肖志刚 @投基行动派 @Alex价值发现者 @金融野蛮小女友 @Ricky @鱼香基丝

全部讨论

2020-04-23 09:21

就是一个期望值的问题,花了1.5+0.25的费率,期望是获得晨星奖级别的优秀股票型基金收益,还是0.5+0.1级别的指数基金收益,又或者是0.7+0.2级别的股债混合基金收益呢。

2020-04-23 09:13

除了消费行业半斤八两,其他行业难道不是主动完虐被动?

2020-04-23 08:17

$李时珍(CSI1013)$ 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翻倍的组合哦

2020-04-23 03:16

问题是工银金融地产混合在牛熊任何一个阶段都能跑赢300金融指数

2020-04-23 01:01

风格是否稳定是评价一个基金经理是否靠谱最基本的判断之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