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型基金可以定投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5喜欢:19

关于基金定投这个话题我讲过的次数应该不下八百遍了,每每在讲到定投的时候,我大抵都是这样劝人的:

如果是新手小白的话,可以先从宽基指数的均衡组合开始定投混点经验值;而在变成了有点定投经验的小灰之后,可以适当考虑引入一些优质的行业指数以期提升定投的收益率。

我一般默认这里讲到的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都是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最多也就是用到被动为主主动为辅的指数增强基金。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其实我也被问到过很多次了,比如“我定投了某某主动基可以么”,或者“我要定投某某主动基可以么”,亦或者“我定投的某某主动基收益很好啊”之类的,本质上这些都可以汇聚成同一个问题:主动型基金可以定投么?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话说这个问题从正面回答其实还挺难回答的,而且我猜有些人可能已经在心里默默准备好了若干个理由来反驳我,幸好我逆向思维用的比较溜,索性我就先来看看这些理由,结合前文就是为什么我一般不建议用主动基做定投?

这个问题又可以分成两大方面来阐述。

第一大方面自然是主动基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主动基的基金经理可能会换人。

有道是擒贼先擒海贼王,看主动基先看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对于一只主动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我自己投主动基就是看人胜于看基的。但是大家可能也都看到了,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会有一定的离职风险。

这其中如果是因为基金经理业绩太差导致的离职对我们的影响还不大,但是有的业绩做得很好的基金经理的离职,对我们的基金投资还是会有不小的影响的,特别是对基金定投这种类型的离职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

试想你如果辛辛苦苦定投了某只优秀主动型基金好几年,基金经理突然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说要离职你会怎么办?这个时候有收益还好,如果还是亏损的,你是卖呢还是卖呢还是不卖?

第二个“问题”是主动基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业绩突然变得不好了。

既然选择了某只主动基金作为长期定投,我们自然是看中了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的主动能力,特别是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投资当中,我们也确实发现了某些基金经理在买之初还好好的,可是买完之后就开始慢慢变得“性不善”了,有的业绩越来越普通(业绩钝化超额收益不明显),有的甚至还会小甜甜变牛夫人(业绩变差超额收益为负)。

导致业绩钝化甚至变负的具体原因我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或许是投资风格(被业绩逼的)漂移了,或许是基金规模(因为好业绩而)变大了,或许是能者多劳(因为之前的好业绩而)管理多只基金导致精力分散等等,总之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其杀伤力都是肉眼可见的。

第三个“问题”是主动基可能会暂停大额申购甚至直接暂停申购。

对于暂停大额申购或者暂停申购大家最近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甚至直接体会过了,比如大家最近可能很想买的美股指数基金,原油基金等就(因为QDII额度问题而)暂停了申购,或者一些很优质的债基比如鹏华产业债招商产业债鹏华丰禄债等一天就只能买5000,1000甚至100(限大额申购)。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今天文章在讲的偏股主动基,但是事实上最近也确实有一些优质的主动基在限制大额申购,比如交银杨浩的交银内核驱动一天限购1万,中欧周应波的中欧时代先锋一天限购5000等等。

我也还记得2015年的时候很多当年的牛基不是暂停大额申购就是直接暂停申购,比如当年的基金冠军易方达新兴成长全年几乎都在暂停申购,就是涨得极好但(大部分时候都不能买)让你只能想得美的那种。

如果说主动基限制大额申购对定投还不是大问题的话,那么主动基的暂停申购就有点像那仅用一根马鬃悬挂在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一旦发生会直接会让定投无法继续。

第二大方面则是被动指数基相对于主动基的一些优势。

这块我想在一众指数基金的拥趸号特别是指数基金的定投号长年累月的碎碎念之下,很多人可能比我还熟悉。

择其主要的几点来说,无非就是:

第一,比之主动基投资的“类黑盒”操作,指数基金的编制规则完全白盒:公开、简单、透明。以此我们定投选标的时候挑选起来相对也会省心省力些,完全不用担心被骗云云;

第二,正是因为指数基金的编制规则公开透明所以指数基金受基金经理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非是增强版的指数基金,一般的指数基金如果换基金经理对基金本身几乎没有影响,比如我就问一句:你知道你投的指数基金或者ETF的基金经理是谁么?

第三,比之主动基,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各种费率都相对更低,所谓省到就是赚到,便宜才是王道。

以上林林总总就是我不建议大家用主动基去做定投的原因了。

但是“不建议”不等于“不能”,一个最直接的想法:只要能解决以上罗列的那些问题不就可以定投主动基了。

那我就一一来破解下。

先来看被动指数基的优势部分。

从第一点指数基金对应的指数编制规则来说,大部分的宽基指数无非就是暴露规模因子的一种smartbeta基金,和市面上其他暴露单因子(红利因子,价值因子等)或者多因子的基金并没有本质区别。

那么更广义一点来说,主动基又何尝不是一种暴露单个或者多个因子的类Smartbeta基金,这些因子大部分穿透来说和常规的因子(价值,成长,红利,低波等等)并无二致,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主动基还会多出一个叫做基金经理的选择因子。

另外,说主动基黑盒的人也不一定就对指数的编制规则了如指掌,同样也不一定就对指数编制规则实际运作的优缺点洞若明镜。

所以,你以为的白盒也有可能因为心存轻视而变成黑洞,而你以为的黑盒说不定还能因为心存谨慎反而没那么黑了。

指数的第二点我归类到主动基部分一并去讲。

至于第三点的费率问题,其实是很好解决的,简单来说,只要主动基跑赢指数的那部分超额收益能覆盖费率差额(主动基和被动基总费率的平均差额大概在2%左右)就可以了。

至于主动基能不能跑赢指数以及怎么跑赢指数我这里也不具体展开了。

前者可以参考2017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党委书记、会长洪磊曾提到过的,偏股型基金19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18%,超出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8.50个百分点(沪深300的历史没那么悠久,作为一个参考,其从2002年1月到2017年底的几何年化收益率大概在6.89%)。

后者可以参考我以前写的一篇叫做《跑赢指数是天底下最简单的事情》的文章。

再来看主动基的问题。

这部分我洋洋洒洒罗列了有三大点,但是其实破解方法只用一招就够了(连指数优势部分的第二点都可以一并破解),简单来说就是按照风格为每一只用作定投的主动基金都做好backup就好了。

这个看似简单的回答内涵还是很丰富的,今天限于篇幅我先来简单做些铺垫。

从定投组合的构建方式来讲,我一般比较建议大家模仿组合投资的方式去构建一个核心+卫星的定投组合

这个定投组合的基本版大概是这样的:

核心部分主要由综合性的宽基指数构成,具体可由代表大盘的沪深300(或上证50代表中小盘中证500(或创业板指来共同组成一个均衡组合,这部分主要负责提供一个基准版的指数定投收益。

卫星部分则主要由各类细分行业指数构成,总体思路可以是价值类成长类的行业指数均衡组合,配搭几个比较浪的周期行业主题行业指数,这部分主要负责追求一个比基准版指数更高的定投收益。

众所周知,鉴于A股市场的相对不成熟,目前公募基金通过一些指数增强方式在A股市场追求一个基于完全被动指数的超额收益还是很可期的。

这一点在宽基指数上显得较为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建议大家定投宽基类指数基金的时候常常会推荐大家去定投那些宽基指数的增强型指数基金,包括常规的指数增强型基金以及暴露某一个或某几个因子的指数类SmartBeta基金。

以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狭义的指数增强方式,我认为是适合大部分人的,特别是初次定投的小白投资者和有一点定投经验的小灰投资者。

不过对于有更加丰富定投经验的小黑投资者而言,事实上还可以有一种更广义的指数增强方式:

核心部分可以由偏价值风格的主动基和偏成长风格的主动基组成一个定投组合,这个部分还可以直接用均衡风格的主动基直接替代;

而卫星部分则可以用主动型的行业类主题基金(如果有的话)去替代那些行业指数。

行文至此,主动型基金是否可以定投这个问题基本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虽然“可以”和“会”之间可能还隔着一个“小5论基”。

当然,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演化成了:

1)对主动基金(基于风格)的分类;

2)优质基金池的构建;

3)最终找到风格相似的主动型基金(经理)作为候补这个目标。

我认为在想清楚上述问题并且得出一套较好的解决方案之前最好先不要急着去定投主动型基金,哪怕定投主动型基金特别是定投一些优质的主动型基金确实是可以取得比直接定投指数好得多的收益率。

今天就先铺垫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鼓鼓掌][鼓鼓掌]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全部讨论

2020-04-21 14:13

主动型基金不建议定投,太多不确定性。

2020-04-21 12:24

换经理了就卖了呗,又不是要终身厮守。

2020-04-21 14:52

十年老基,兴全趋势

2020-04-21 09:05

主动型基金作为定投标地多了很多不可预测,有人想用主动基作为定投标地无非是看到部分主动基的超额收益高,如果我们对主动基的基金经理有足够的信仰,那就应该在适当的位置一次性建仓,然后就不要操作,其它的就交给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