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明明不愁卖,为啥还在使劲儿吆喝?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8喜欢:2

“新发基金超级周”,又将诞生一批“爆款基金”,纵然有着几十亿的限额,并不妨碍认购金额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有些基金明明不愁卖,还在使劲儿吆喝。

不愁卖还使劲儿卖,傻吗?

对于“不愁卖还使劲儿卖”的基金,很多投资者是非常不满的,本来就很难买了,还这么卖力宣传,配售的确认比例就越来越低了,买不到理想的金额。

有的投资者会想,反正宣传不宣传,都能顺利售罄,费那劲儿干什么?似不似傻?似不似彪?似不似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闲的?

这事儿看上去真挺没有意义的,忙活了半天,还要退钱,投资者的体验还挺不好的。

傻是不可能傻的,猴精!

这一波操作,其实是利远远大于弊的。对于各参与方,只有净利的大小之分,没有吃亏的。

最赚的是以银行为主力的销售渠道:首先卖基金肯定赚手续费,封闭基金还能锁定分佣;其次赚到资产规模;最后还探出了客户的家底,退款还可以继续营销其他新基金和理财产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资产规模。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好处也是很多的:渠道的人海战术可以有效触达潜在客户,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这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很多的好处,行情难的时候就显得宝贵了,看看之前的东方红和兴全,再难都不耽误人家卖基金;买不到或者买不够新基金的客户,也可以过后推荐老基金,并不会浪费资源。

当然以上是比较阳光向上的想法了,有的基金公司单纯就是为了自己的KPI和面子来“煽风点火”,某竞争对手卖了70亿,我们总不能太少吧?市场/营销躺赢,功劳岂不都是投研的?我们的存在感上哪里去找?

循环是停不下来的,嗨!

其实上面这些点连起来,就很像“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大家被裹挟其中,进入到一种明知道结果不会很好,却又停不下来的循环,最终变成“自己都讨厌的模样”。“公募基金赚钱,投资者不赚钱”还是逃不出的“怪圈”。

短期,销售机构出了漂亮的销售业绩,基金公司收获了人气和口碑,一切看不上都很不错的样子;长期,还是要回归到基金业绩上来,如果业绩不行,大家一起背锅,如果业绩好,大家一起发财。然而销售好的时候,往往都是市场中长期的高点……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到每个人的收益是不相同的,短期和长期的利益还是不同的。现在“累并快乐着”,以后是哭是笑还未可知。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0-02-20 16:15

首先,买爆款中长期来看,是一种典型的快速提升客户财商的行为。通过爆款的信息流量外溢,可以高效吸引客户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投资者教育的成本。更大的蛋糕一定来自于投资者的理性和成熟,而不是信息不对称。
      其次,最近的爆款,多数是以中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为驱动的,而不是像15年那种鸡犬升天纯靠暴涨带来的羊群效应驱动。因此,只要规模控制的得当,基金经理将会是这一波基金业绩的重要保障。最近的爆款配售比例走低,本质上是基金公司普遍意识到了规模膨胀可能带来的问题,都在主动加以限制。
      最后,因为配售比例低,导致这些爆款在客户的组合里面,占比都很小。可能客户觉得抢到就是赚到,但实际配售个几万块钱,对总资产的贡献度也不高。对投资者教育和引导的意义更大,说不定一些人因此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至于涨跌的感受,应该和女人翻箱倒柜找东西,意外发现老公前女友照片时的感受比较像吧。

2020-02-20 14:48

这个游戏设计的的很精妙,一环扣一环,还好有很多投资者慧眼识珠,专门奔着这类价值基金去的,其它类基金只能呵呵了!

2020-02-20 15:37

解读了基金销售的几点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