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

发布于: 雪球转发:44回复:60喜欢:175

今天就要开盘了,下跌是无疑的,但无论从我的整个人生经历还是股市来看,大江东去,过后来看都是几个小浪花。我把在雪球上发表的一些回忆整理如下,其中《我的股市故事》发表在2017年的7月,网上没找到,重新贴了一下。一字未改,现在再来看这些东西,恍如隔世:

1、我的股市故事 2017年7月25日

2、说说孩子 2016年4月10日 网页链接

3、十年十倍,你也可以——2016年投资总结 网页链接

4、搬家的随想 2017年11月2日 网页链接

5、永远在路上——2017年年度总结 网页链接

6、仿制的两三往事 2018年5月13日 网页链接

7、我经历的几次熊市 2018年8月22日 网页链接

8、40年前 2018年12月18日 网页链接

9、祸福相依的2018年 2018年12月29日 网页链接

10、过年回家 2019年2月4日 网页链接

11、电话的故事 2019年2月12日 网页链接

12、衣食行住,沧海桑田 2019年9月18日 网页链接

13、几次农村的回忆 2019年11月23日 网页链接

14、我的外公外婆 2019年12月12日 网页链接

15、联想20年的回忆 2019年12月18日 网页链接

16、剑外忽传收蓟北 2020年1月2日 网页链接

17、年货的回忆 2020年1月17日 网页链接

18、非典往事 2020年1月23日 网页链接

《我的股市故事》

与“小散”类似的开端——市价和净值的区别都分不清

48岁我才步入股市,这是相当晚的。我的投资从认购证开始。大约在1992年,那时工资才100多元,一张认购证要30元,还不知道能不能中签,中了后市场价格到底是多少?这一切都是一个谜。在这种情况下,要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买一张可能是废纸的东西,确实很难下定决心。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去银行买一张认购证,结果接待我的银行员工说让我等等。遇此挫折,原本就犹豫不决,最后干脆走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和10000元失之交臂。

第二次买认购证的时候还是没钱,于是和同事一起合起来买,但非常不幸,中了一个上海石化,5元的认购证成本,加上3元的价格,一共是8元的总成本。从1993年上市一直到2007年的大牛市,整整14年,也没到过成本价,一气之下,“割肉”后再也没碰过股市了。

到了2005年,股市已经连续跌了好几年,都说股市快要见底了。有一天,我路过徐家汇的招商银行,就稀里糊涂地去开了户。对方问我是否要开深圳的,我想我在上海,开什么深圳的?当时可以说什么都不懂!

因为不懂,所以开户了一直没做过交易。到了2006年,轰轰烈烈的大牛市来了,我也随着投资大军一起投资了基金。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与其到证券公司、银行去买基金公司的基金,还不如直接去基金公司买基金。2006年9月,我陆续买了招商成长、摩根中国优势等当时的牛基,当然现在这两只基金的业绩是惨不忍睹。

2006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媒体上“封基教主”胡立峰介绍封基(封闭式基金)的情况,当时很多封基都是打了对折在卖。年底好不容买了100股基金景阳,但还一直担心能否顺利卖出,钱能否顺利到账,所以没多久就又卖出了。对于封基,当时的我可谓一无所知,只知道打折便宜。

靠第一个模型初战告捷

2007年初,轰轰烈烈的牛市终于来了。刚好,1999年上海楼市不景气,政府出台了买房退5年所得税的政策。利用政策利好,当时我多买了一套房子,于是准备卖掉房子,作为入市的启动资金。一介书生,对市场一无所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主要从和讯论坛、东方财富网及各大网站获取资料,慢慢地,知道了“封基教主”胡立峰;知道了封基的净值是一周公布一次,平时看到的是市价;知道了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净值的增长、折价率、分红比例、到期年化收益率等。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建个模型,预测动态的净值,然后根据这些因子合并成一个综合分,回算历史数据,使历史上这样的加权分对应的综合分最高时,收益率也最高?

2007年,我建立了封基量化模型,而这完全来自于工作。当年我是联想华东区的服务总监,管理着上海、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五省一市的服务,大部分服务站和工程师都不在上海,即使出差也很难时刻在现场,所以我们在评价一个服务站和一个工程师的时候,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而我做封基量化模型,就是受到这个模型的启发。

封基的涨跌和净值的涨跌、折价率、到期年化收益率、分红比例等密切相关,假设:

X1=当天净值涨幅

X2=周净值涨幅

X3=月净值涨幅

X4=季净值涨幅

X5=折价率

X6=到期年化收益

X7=分红比例

综合分Y=A1*X1+A2*X2+A3*X3+A4*X4+A5*X5+A6*X6+A7*X7

建立至少三年封基数据的模型,使得收益率动态的和Y相关,然后调节权重A1、A2、A3、A4、A5、A6、A7,使得目标值最佳。所谓最佳,不一定是收益率最高,可能还要加上回撤最小,收益率最稳定(如三年不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当然,现在有很多先进的工具,可惜我还是用最土的办法:excle。自己写语句一句一句调试,到后来因为做得多了,速度甚至能和专用的工具媲美。缺点就是会漏掉最佳点。但对大部分“小散”来说,已经足够了。

当时我还不知道,其实这样的做法就是量化投资的雏形。因为当时做封基的人还很弱,不少人还是看着上周五的净值在做,净值预测非常少而且也不准,所以我基本上每周五下午换基,周一总是大获全胜。工作和投资上的双赢使我这个早就过了不惑的人有点飘飘然了,以为天下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古人说的好,月圆则亏,水满则溢。问题马上来了。

2007年可以说是最好的时光,我赚了整整180%,获得了人生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但乐极生悲,悲剧终于拉开序幕了。

大熊市来了涉足债券

大盘在2007年的10月到了高点,但封基和小盘其实在2008年的1月才到达高点。当时我已经意识到了风险,但还是觉得有那么多的分红,安全垫足够厚。当时,我还在东财网发表了文章,详细计算了这些分红和对应的折价能够抗多少暴跌。1月21日暴跌5个多点,1月22日暴跌7个多点,1月28日又是暴跌7个多点,一直扛到3月18日,在看不到未来的悲观情绪的驱动下,我终于把我所有的封基清仓了。

当时的情绪沮丧到了极点,但后来大盘继续下探,人的这种幸灾乐祸的劣根性反而使我的心情好了点。当时大盘虽然暴跌,但有一个品种却逆势而涨,这就是债券。于是,我开始从头学习债券的所有知识,包括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YTM的各种算法。当时做债券,我建立了按照ytm轮动的模型,买了08青啤债、08康美债以及08新湖债(08新湖债当时被诟病甚多,后来给我带了巨大的财富)。

2008年,对中国可谓悲喜交加的一年。股市跌到3000点以下、金融危机、汶川地震。但很多人仍天真地认为,国家不可能在奥运会期间让股市继续暴跌。然而,8月8日星期五当天,大盘暴跌4.47%,到了周一,大部分人觉得国家要出手护盘了,谁知暴跌更加厉害,整整跌了5.31%。于是我忍痛清仓封基,继续做债券。2008年靠债券勉强减少了不少亏损,但还是亏了20%,这也是我10年的投资历史上唯一亏损的一年。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后来才知道这叫近因效应),人总是从最近一次的行为中吸取教训,而很少理性思考这次行为的得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例如,靠杠杆赚了钱,就加杠杆,靠债券赚了钱了,就死守债券。2009年,我错失大牛市,就是因为这个规律。2008年债券给我留下了太美好的回忆,而股票却几次抄底失败,所以错过了2009年的大牛市,做了整整一年的债券。虽然也获得了18%的收益率,但和大盘比,是我10年投资中唯一一次跑输大盘的。

2010年开始,我又重新回到了满仓封基轮动模式。当时我想了很多办法,不停地优化封基量化模型,当年取得了29%的收益率,虽然不高,但和大盘下跌14%比,还是跑赢了整整43%。

接下来的2011年依然是个大熊市,跌幅超过21%,很多高手都出现亏损。 9月,甚至出现了债券因为信用问题而暴跌——一天跌幅高达5%,而且连续多天,到了9月30日,很多用高杠杆做正回购的投资者开始出现爆仓。凭着之前做债券积累的经验,9月30日暴跌的最后一天,我满仓抄底债券——买了当时跌幅最大、ytm最高的10红谷滩、10红投02等。30日当天就出现了强烈反弹,度过愉快的国庆假日,10月8日开盘后,10红谷滩、10红投02等竟然像股票那样一天涨了2-3个点,当时心花怒放,无以言表。这一年大盘跌了近22%,但因为我满仓抄底债券,不仅挽回了损失,还盈利了5%多。但我知道,没有之前专研债券的过程,是不可能有那次成功的抄底。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现在的债券,流动性不能和当时比,而机会不能和A股比,虽然我还有少量仓位,但总觉得有点鸡肋了。

过度优化,好比做了一件贴身西服

2012年,我的封基模型已经很成熟,但投资的敌人出现了——一个叫贪婪,一个叫恐惧。我总想把模型优化了再优化,拼命修改各项参数,想得到更高的收益率,结果模型越改越复杂,回算的收益率越改越高,但实盘表现却差强人意。后来我才知道,自己犯了过度优化的错误。当目标没达到时,大盘一个暴跌,恐惧心理又占了上风,匆忙给模型加上了跌破多少值就清仓的条件,结果弄巧成拙,2012、2013两年虽然战胜了大盘,但收益率都在10%以内。我感到很迷惑,模型从2007年到2013年,可谓千锤百炼,应该成熟了,但仔细想想,主要还是心魔在作怪,贪婪和恐惧一直在影响我。

遇到黑天鹅

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2014年末,突发奇想,我统计了所有打新资金释放的情况,发现了一个规律:历史上的数据表明,凡是打新资金释放超过3000亿元的,当天必定大涨,无一例外。我当时异常兴奋,一直在数日子,终于等到了释放的前一天,我清仓了所有的品种,为了防止风险,我买了不少分级基金B,到了第二天早上,开盘果然大涨,又一次成功了!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第二次,同样打新资金释放超过3000亿元,我采用了相同的手法,然而“黑天鹅”来了,当天不仅没有大涨,反而下跌了,于是通下决定:全部“割肉”!悲惨的是,“割肉”没多久,神奇的大盘开始慢慢上涨,收盘居然大涨收红了!但我已经全部“割肉”,无法挽回了。这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笔巨额财产,得而复失。

这是我量化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打击!明明历史的数据那么多,没有一次不涨的,为什么轮到我就开始跌了呢?我反复反思这个问题。很久我才彻底想明白,这就是概率,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总是存在,我们永远要做好两手准备。

大熊市的收获

2015年上半年大牛市因为我自己身体原因没有做,从下半年开始其实是一个大熊市,但在大熊市中有个品种大放光明,就是分级A,分级A本质上是债券性质的,所以和权益类呈现跷跷板效应,而且每次暴跌,分级A都会因为下折而获得超额收益。而且我用了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分级A轮动模型,在2015年下半年大熊市中获得和非常好的收益,这个分级A的轮动模型现在还在集思录上成为一个收费的策略。

初尝小市值

2015年下半年,我第一次使用果仁网选股平台,开始了真正的量化选股之路。过去,因为数据缺乏以及处理能力弱,一直没用量化选股。2016年,借助果仁平台,我开始多策略轮动,保证了收益率的平滑和超越平均值。A股有超过3000只股票,依靠传统的选股方法,不管是看基本面还是看技术面,股票池里最多也不会超过300只;而量化选股则能找到更多的机会,可以从3000只股票里捕捉机会,不管是模拟盘还是实盘,都完胜传统方法。

到16年底的时候,小市值策略已经非常有效了。2016年12月,上证指数大跌4.5%,而我的小市值策略实盘还获得了1.31%的收益率。

量化受挫

但2017年却完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有效的小市值策略在今年受到重挫,我自己的实盘也是这样,1月份下跌,但2月份小市值因子强烈反弹,所以到了3月份继续下跌时还试图盼望4月份反弹,结果4月份不仅没反弹而且继续下跌,直到5月份把量化策略改成ROE&PEG后根本改变了趋势。深刻的教训告诉我,即使是过去十年有效的因子,也有可能在外界情况发生根本变化后失效。

弄斧去班门

从2年前我因病提前退休后,在雪球、集思录上写了大量的关于量化投资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年半时间我在雪球上的粉丝就有66000多了。我其实是一个非专业的小散,之所以写那么多帖子,一方面是想普及量化投资的知识,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写帖子逼着自己不断的去学习,而且你写了帖子,网上毕竟高手多,会给你指出很多问题。比如我记得当年我写了一个精确复权的帖子,后来就有网友指出在通达信里有个等比例复权开关,平时默认是关闭的,打开后就不用那么复杂的计算了。所以你在给大众普及知识的同时,收获最大的其实是你自己。

同时也因为写了大量的帖子引起了中国经济出版社编辑的关注,她主动约稿,我花了半年多时间写了一本《十年十倍 散户也可以学习的量化投资方法》并在最近出版,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而且在雪球线下活动中多次给网友普及量化投资知识,在长投网、果仁网等编制了量化投资的课件,在集思录上做了分级A轮动策略。所有的这一切,不仅仅是给网友普及了常人看来高大上的量化投资知识,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我自己的投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盘水平,从2007年我正式投资开始到2016年整整十年,我获得了10倍的收益率,虽然和高手比还是有差距,但至少战胜了同期所有的公募基金和绝大部分小散们。同时我想告诉我们广大小散,只要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正确的方式,坚定执行有效的策略,战胜自己的心魔,十年十倍你也可以!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0-02-03 10:19

辛苦,封基老师,保重身体@小竹笋儿

2020-02-03 11:04

厉害

2023-02-22 10:11

收藏

2020-02-03 22:09

雪球的收藏功能。点右上角的三点图标,再点击收藏即可

2020-02-03 11:03

最精彩还是人性的挥发,市场是变动的,人也需要变动应对。

2020-02-03 10:52

图片评论

2020-02-03 10:23

这下今天可以增加一个十年玩企业债金身第一次被破的案例了
踩雷$15康美债(SH122354)$ 违约

2020-02-03 10:17

在暴跌时,读了金老师的文章,心安了许多。

2020-02-03 10:14

辛苦老哥了,能带一下我这个小白学习不

2020-02-03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