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不是单纯的新媒体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6喜欢:3

大部分人可能都没买过36氪的股票,也不一定知道已经在36氪已经在美国上市了,但绝大部分人都读过36氪的文章。和很多人一样,在走访36氪前,我也把36氪当做是一个新媒体。但通过12月11日的这次走访了解,才知道36氪不仅仅是一个新媒体,而且还是一家可持续创业综合服务集团。

这次雪球组织的线下调研活动,36氪相当重视,CEO冯大刚、CFO梁继红、董秘王镜宇等高管全数出席。大家为什么会喜欢看36氪的内容呢?据36氪介绍,优质的原创内容,始终36氪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之一。优质的内容不仅仅吸引了读者,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获客成本,提高了客户的粘性。

根据36氪披露,36氪2017年全年、2018年全年的收入分别为1.21、2.99亿。即使对比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也是从0.72亿增长到2.02亿人民币,增长率179%,营收增长非常迅猛。但和收入相反的是税后净利润从2018年上半年的-831.3万跌到2019年上半年的-4549.8万。这两个数据都是US GAAP下的净亏损。19年上半年的净亏损扩大是由于计入了一次性的股权激励费用2910.8万,股权激励费用(SBC)是非现金流项目,一般会剔除股权激励费用来看公司的净利润,调整后的净利润更能反映一家公司经营的情况,

其实这是由于36氪的业务特性决定的,这次上市的是36氪的媒体版块业务。收入主要有三个业务组成:线上广告业务、企业增值服务和订阅服务,这三种业务有比较强的季节性,一般来说都是到了年底收入增长较快。同时我们看各块业务比重的变化,传统的线上广告业务,从2017年的61%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的39%,与此相反的是企业增值业务从2017年的35%上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50%。企业的这些业务收入构成的变化,也是36氪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预计将来这种趋势还将延续。

从运营端的数据来看,企业的增值业务与线上的广告收入均保持量化的增速,单位个人订阅的客单价从2018年上半年度的80元/人突破到1306元/人。消费者的付费习惯在中国也慢慢在养成,不仅仅这部分收入有望增长,而且也是将来企业增值服务的蓄水池。

也就是说,2019年上半年的税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一部分可以归纳成业务特性引起的,一部分是一次性股权激励费用。我们从3季度利润情况的好转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的变化。至于利好的季报公布后不涨反跌,个人认为是由于市场对3季度利好的期望值过高引起的。过去在A股类似的情况也不少,比如说格力在每次季报公布前大家都期望很高,公布了不错的季报后可能没达到大家的预期不涨反跌。

个人觉得,36氪比较有特色的业务模式是用高质量的内容吸引和粘住客户,并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客户不仅仅是客户,可能还是其他客户的一个资源。INTEL等大客户之所以成为36氪的大客户,也和这个资源有很大关系。从数量最多的普通客户到TOP客户,建立一个动态的金字塔的客户结构,36氪如果能通过科技的手段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的需求,并嫁接更多的增值服务,作为一个平均年龄才27岁的团队,在中国宏观经济继续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我觉得未来的发展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全部讨论

2019-12-14 08:20

这种公司无法规模化,活下去可能不错,大不了,10年后看吧

2019-12-14 08:26

一个牛逼的老爹很重要

2019-12-14 07:45

36kr的众筹是个大坑

2019-12-14 09:23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发这个?

2019-12-14 11:45

关键能做大吗?